close

  編者按
  10月15日,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併發表了重要講話,講話在廣東文藝界引起了熱烈反響。10月16日,省委宣傳部召開省文藝界學習座談會,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。與會的文藝工作者認為,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,從實現“兩個一百年”奮鬥目標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使命高度,深刻闡述了文藝和文藝工作的重大使命,科學回答了事關文藝繁榮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,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和社會主義文藝理論,大大提升了我們對文藝工作的規律性認識,是指導文藝工作和文化建設的綱領性文獻,是推動文藝繁榮發展、開創文化建設新局面的行動指南。
  即日起,本報將分三期,分別從文藝創作的方向、文藝作品的價值觀和文藝創作的效益三個方面,詳細為您解讀廣東文藝工作者的學習體會,敬請垂註。
  ●南方日報記者 鄭照魁
  見習記者 陳龍
  “為什麼人的問題,是一個根本的問題,原則的問題。”72年前,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,曾經振聾發聵地提出了這樣的重要論斷,指明瞭文藝為工農兵、為人民大眾服務的根本方向。72年後,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:“社會主義文藝,從本質上講,就是人民的文藝。”
  改革開放以來,我國文藝創作迎來了新的春天,文化園地百花競放、碩果纍纍,產生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,呈現出繁榮發展的生動景象。但在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下,文藝創作也出現了一些不良現象。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文藝“要堅持為人民服務、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”,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,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,對新的歷史條件下做好文藝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。
  為什麼文藝要為人民服務?
  只有扎根人民實踐,作品才能不朽
  社會主義文藝與人民的聯繫,是一種內在的生命聯繫。只有扎根於人民的實踐,我們的文藝才能描繪出中國色彩、講述好中國故事,書寫無愧於時代、無愧於人民的精品力作。只有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,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,這樣的文藝作品才能長久駐留在人民心目中,成為不朽的名作。這樣的文藝工作者,也才會在各種紛繁蕪雜的文藝現象中找準自身的位置,找到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。
 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:“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,不能在為什麼人的問題上發生偏差,否則文藝就沒有生命力”,對於這一點,省文聯黨組副書記、專職副主席曹利祥深有感觸:“習總書記提到了文藝要為人民服務的問題,明確了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方向。我們文聯作為黨聯繫文藝家的橋梁和紐帶,就更應該將這樣的要求貫徹到文藝事業和文藝工作中,自覺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,認真履行職責,團結和帶領廣大文藝工作者,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。在弘揚主旋律,傳播正能量,積極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,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,為實現我省‘三個定位、兩個率先’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。”
  在省作協主席蔣述卓看來,重申文藝要為人民服務這一原則,本身就是對廣大文藝工作者最大的鼓舞:“這次總書記強調文藝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根本方向,我覺得非常重要。文藝是人民的文藝,要反映人民的心聲,反映人民的願望,反映人民在追求理想夢想過程中的奮鬥。對此,我們要有使命擔當。”
  怎樣為人民服務?
  從群眾中來,到群眾中去
  “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,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、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。”這是黨對文藝戰線提出的一項基本要求,也是決定我國文藝事業前途命運的關鍵。人民需要文藝,文藝是人民生活的精神食糧。隨著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,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多更高的需求,對文藝作品的質量、品位、風格有了更高要求。人民的需要是文藝存在的根本價值所在。因此,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“要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”。
  省戲劇家協會主席倪惠英說:“我們要落實好總書記的要求,堅持從群眾中來,到群眾中去,通過創作符合藝術規律的文藝精品,與群眾產生共鳴。在這方面,我的體會是很真切的。最近幾年,我省戲劇創作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,戲劇工作者創作了一大批思想性、藝術性、觀賞性俱佳的優秀作品。比如戲劇《刑場上的婚禮》、《青春作伴》、《三家巷》、《夢·紅船》、《碉樓》,話劇《康梁》等等,這些作品傳播了當代中國價值觀念、體現了中華文化精神,受到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。”倪惠英舉例說:“今年春班,據不完全統計,數百個專業、民營劇團深入基層,在山區農村演出上萬場,不僅充分展示了傳統戲劇深厚的群眾基礎,也成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文化生活項目。”
  省文化廳副廳長楊樹說,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,除了文藝工作者創作更多文藝精品之外,還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平臺,讓老百姓有精神文化消費的渠道,同時也要有健康的演藝產業拓展平臺,更要有繁榮本土創作的平臺。比如已走過了30個年頭廣東省藝術節,今年11月即將迎來第十二屆。作為全國最早的藝術節,前十一屆推出的本土優秀劇目多達300台,有27人次獲得“中國戲劇梅花獎”,廣東省藝術節已經成為推動本土藝術創作繁榮的堅實舞臺。
  如何扎根生活扎根人民?
  以現實為基礎創新,以人民需求為標準創作
  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會上指出:“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,一旦離開人民,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、無病的呻吟、無魂的軀殼。能不能搞出優秀作品,最根本的決定於是否能為人民抒寫、為人民抒情、為人民抒懷。”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:“藝術可以放飛想象的翅膀,但一定要腳踩堅實的大地。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、一千條,但最根本、最關鍵、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、扎根生活。”
  省雜技家協會副主席吳正丹對這一點深有體會:“比如今年我團新創作的雜技劇《破曉》,在表現形式上就打破了雜技表演的單一性,首次嘗試用話劇的敘述方式,表現90後特種兵的成長勵志故事,展現了新一代中國軍人的風采。”這部雜技劇一推出,就受到了全軍戰士以及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。這部劇的藝術特色在於跳出傳統雜技程式化的表現形式,勇於創新、大膽突破,用話劇、舞蹈等多種藝術方式促進雜技本身的創新,算得上是“放飛想象的翅膀”,但其故事反映的又是特種兵參加紅藍對抗演習的故事,情節真實可信,又算得上是“腳踩堅實的大地”,加上抖轎子、抖杠、頂技、滾環、車技等諸多雜技技巧,很容易就贏得了觀眾的認可。
  蔣述卓說:“近年來,我們的文學生態發展不太平衡,部分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走向了虛無化,嚴重脫離現實,比如當下穿越類的網絡小說就非常風行。雖然‘穿越’的創作形式看似有所創新,但其內容背離了歷史事實,往往把歷史虛無了,把歷史背景虛化了,從而受到輿論的批評。所以,如何堅持好為人民服務、把握好人民的需求、為人民群眾創作出更多優秀作品,是新時期文藝工作者要深刻領會和進一步踐行的內容。”
  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局長黃小玲認為,文藝工作者自身要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意識,加強自身的藝術修養,有關文化主管部門、文藝團體要加強組織領導。“只有深刻領會,正確把握好黨的文藝方針政策,才能在工作中,通過深化改革、完善政策、健全機制,努力營造有利於文藝創作的良好環境,讓文藝工作者創造更多無愧於人民的文藝精品。”  (原標題:扎根人民 扎根生活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i03aiql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